体育的力量:北京小学一年级学生观赛全国初高中篮球联赛总决赛
新华网北京5月21日体育专电 新华社记者 周欣 李博文 “妈妈,我想学篮球!”比赛一结束,小朵就从看台上的座位上跳起来,兴奋地向妈妈宣布。
“今天不投进15个球我就不走!”喜欢足球的小赵虽然从来没有认真学过一天篮球,但还是坚持站在三分线外投篮。
还有一大群女生拍着手中的篮球,模仿哥哥姐姐们的样子,把篮球扔进篮筐里……
这就是体育的力量!
他们是来自北京某小学一年级4班的学生,平均年龄只有7岁。他们连续两个周末出现在清华附中篮球馆,观看全国初高中篮球联赛总决赛。他们不仅见证了清华附中初中男生队和高中女生队夺冠的历程,分享了哥哥姐姐们胜利的喜悦,还以小记者的身份进行了正式的采访。
他们的语气非常稚嫩,有的问题引得答题者和在场所有人哄堂大笑,但孩子们却收获了人生最宝贵的一课——培养了热爱运动的健康意识,在脑海中留下了哥哥姐姐们努力拼搏、永不放弃的形象,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细心观察能力、用心倾听能力。
这是赛事主办方在今年举办中国初高中篮球联赛的一次积极探索,也是一次可能影响中国千万学生的教育创新——以篮球联赛为纽带,让全国各地的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相互交流互动,让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相互激励、相互启发。
此次赛事独家商业运营合作伙伴飞帆中国体育控股有限公司篮球发展副总裁宋达表示:“利用体育平台让中小学生进行交流,是给小学生渗透教育的一个好方法。体育就是教育举行篮球联赛总决赛新闻稿,可以向孩子传递不同的价值观——成功或失败不是评判英雄的唯一标准举行篮球联赛总决赛新闻稿,努力进步、挑战自我才是最重要的。和小学生对话时,中学生也会受到触动,自我总结,体会到自己身上所承载的榜样的力量,小学生和中学生共同进步!”
清华附中是今年全国初高中篮球联赛的最大赢家,夺得初中男子组、高中男子组、高中女子组三个冠军。在全场欢呼声中,校长王殿军主动来到小记者团孩子们面前,合影留念。
“正是他们那清脆的国歌声和呐喊声吸引了我。清华附中多年来一直在积极尝试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也总结出了一些体教结合的经验和做法。很高兴看到他们这么小的年纪就来看初高中的比赛,感受体育的魅力!”王殿军说。
王殿军指出,现在很多家长送孩子接受各种文化培训,却忽视了体育锻炼。他说:“我觉得应该送他们去体育场馆接受体育锻炼,这样会让他们受益一生,毕竟身体健康才是重中之重。体育锻炼和比赛对孩子的意志力和素质影响很大举行篮球联赛总决赛新闻稿,算是隐形教育。”
“体育强国梦应该落实到每一个个体、每一个孩子身上,成为一种体育意识。少年强则中国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之间,这种‘小手牵大手’的交流太少了,以后要大力加强!希望在明年的比赛中,能看到他们!”王殿军说。
带队参加小记者团的北京小学14班班主任田梦透露,这次活动是学校与家庭联合教育的最好范例。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一直主张教育要“实”要“活”,鼓励学生“走出去”。“小记者团的采访是经过近半年的充分准备后的首场活动,从了解篮球规则、新闻要素、制作采访提纲,到同学间的排练、孩子与家长间的排练,每一个环节都是家长、学生、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田梦说。
“刚入学不到一年的小学生,能在那么多陌生人面前大胆提问,思路清晰、表达完整,运动员回答时认真听讲、提问,回去后写新闻稿,语句连贯,有的孩子能抓住重点和细节,写作水平已达到三年级学生的要求。我为我的同学感到骄傲!”田梦说。
和孩子一样,家长们也接受了一次运动的洗礼。小朵爸爸陈宇在当晚观赛后写下了上千字的感想,认为这是一次创新教育方式的有益尝试,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篮球的种子,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爱因斯坦说:教育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鼓励孩子采取实际行动。
观看一场比赛、进行一次采访,或许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但我相信,在各方的努力和长期的坚持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并在希望的土壤中成长为参天大树,触及天际。